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wamp\www\itrccms\includes\menu.inc on line 1012.

新形勢下婦聯參與社區服務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新形勢下婦聯參與社區服務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上海市婦女聯合會


社區伴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使社區處於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根據上海城區工作“兩級政府,三級管理”新體制的要求,針對城區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上海市婦聯緊緊圍繞著中心工作,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大服務”的發展方向,堅持以人為本,以配合政府實施再就業工腋P社區服務新領域,推動社區服務業的發展,較好地發揮了婦聯組織在社區服務中的獨特作用。


一、婦聯參與社區服務工作的基本做法
1、以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為軸心,依託社區,探索婦女實現再就業的新領域。
在產業結構調整、企業勞動力重組過紫o社區服務崗位。我們的做法是,一是加強對下崗女工思想引導,幫助她們樹立新的就業觀念。六年來,市婦聯系統先後組織開展了形勢教育、政策教育、就業觀教育、重塑自我教育等活動達754次,累計受教育為12萬餘人次。二是培訓與社區服務發展接軌,幫助下崗婦女在社區尋找新的崗位時獲得競爭優勢。市、區婦聯分別與市、區勞動局、衛生局、民政局、慈善基金會等單位聯合舉辦了家政服務員、護理工、母嬰保育員、物業管理培訓班,有90%以上的學員獲得了勞動局頒發的合格證書,上崗率為80%左右。有近3000名下崗女工進入家政服務隊、保潔隊、保綠隊、衛生執勤和廢品回收隊,為社區建設、社區保潔、社區安全作出了貢獻。普陀區和虹口區婦聯還分別組織近百名下崗婦女參加華東師大房屋置換管理培訓班,90%學員培訓後都能參與社區物業管理,並組成了女子保安隊。開設的電腦、財會、美容、美髮、服裝、點心製作等技能培訓,為開設社區便民利民服務專案輸送了人才。三是依託社區,開拓新的就業基地。近年來,各級婦聯組織依託社區,整合社區資源,建立了便民利民服務專案近百項。長寧區周橋街道婦聯充分挖掘社區資源,先後創辦了巾幗速食店、巾幗花社、托老所等社區服務實體。盧灣區開設了100多個“好幫手”社區服務亭,吸納下崗女工300余名。各級婦聯還以“騰崗位、搭崗位、找崗位”的方式,先後建立106個以女性為主的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從業人員5000余名,一批由下崗婦女帶頭人舉辦的淨菜社、家政更是辦出了大名聲。同時還開闢家庭手工業,南市區婦聯與豫園童涵春藥店聯手,推出十二生肖藥物香袋家庭手工業項目;虹口區拓展了為外銷娃娃玩偶編織毛衣的業務管道;楊浦區成立了服飾加工社;寶山區成立了康美編結社。據統計,全市有5000多名下崗婦女找到了不出門就能就業的崗位。四是典型示範,激勵更多的下崗婦女自創新業。通過舉辦巾幗創新業帶頭人培訓班,幫助她們掌握企業管理“ABC”,全市共樹立了200多名巾幗創新業帶頭人


2、以創建社區服務巾幗示範點為抓手,推進社區兩個文明建設。
婦女是社區服務的主要受益者,也是社區服務的直接參與者,特別是社區服務實體和家政服務領域中具有特殊作用。為了在社區服務領域拓展建功立業活動,市婦聯已連續4年在全市開展創建“社區服務巾幗示範點”評選活動,以面向群眾、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為落腳點,激勵社區婦女崗位建功、奮發進取,努力提高服務水準和業務技能,樹立一批深受居民讚譽、非正規就業性質的便民利民服務專案,培養扶植一批先進女性集體。幾年來,已評選出市、區兩級社區服務巾幗示範點171個。各級婦聯組織還通過巾幗文明崗與社區服務巾幗示範點結對活動,來深化創建活動的內涵,形成條塊結合、資源分享、互利互惠、共創文明的創建格局,從而提高婦女整體素質,宣導社區文明新風。


3、以完善社區服務功能為切入口,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本著“讓知識進入家庭,讓知識成果服務社區”的宗旨,以傳播先進思想和科學知識、宣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主要內涵,自1998年9月市婦聯首批建立19個知識女性社區服務工作站以來,今年又新建25個工作站,分佈在全市各區、縣。有1230餘名知識女性志願報名加入了社區服務工作站,她們中有專家、教授、工程師、主治醫師、法官、律師、企業家、教師、記者編輯、企業白領女性等。各工作站舉辦的科學普及、現代生活指導、家庭讀書、技能學習等培訓達65場,受教育面2.08萬人次;開展諮詢服務活動52次,為1.3萬人次的居民提供了心理健康諮詢、醫療衛生保健、法律維權援助、就業指導、青少年學習與生活指導、家庭教育、社區文化娛樂等30余項服務。以定期與不定期、集體與個別等不同形式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工作站的建立既發揮了上海知識女性人才優勢和資訊資源,為知識女性再學習、再提高創設了舞臺,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彌補了社區服務的不足,也創造了一種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好形式,受到了居民群眾的普遍歡迎。各區縣、街道婦聯還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婦女提供法律服務,目前已組織建立婦女法律援助機構30餘個,設立10余條婦女諮詢熱線電話。會同法院聘請婦女維權特邀陪審員320人,參與解決社區婦女權益保障難題達300多個,提供法律諮詢服務1500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社區維權工作的水準。 


4、以創辦“親子教育”為特色,拓展家庭教育新天地。
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強對社區0~3歲嬰幼兒的早期家庭教育,針對城市獨生子女的特點,市婦聯自1998年起與好孩子集團聯合,在社區創辦了滬上首家以低幼兒童家庭親子教育和指導為主的特殊學校——“好孩子親子學苑”。通過營養示教、動作發展、語言訓練、習慣培養、玩具遊戲、早期智力開發、情感個性形成等教學與活動相結合方式,使家長及時接受和掌握眾]了親子分苑,有8005 戶家庭參加了親子教育活動。全市20個區縣都確定了親子教育的實驗社區,一個由“親子學苑”(市級)、“親子俱樂部”(區、縣級)和“社區親子園”(街道、鄉鎮級)三級“親子教育”網路正在逐步形成。


5、以家庭志願者活動為載體,創導互愛互助的社區新風。
為了動員更多的家庭參與社區服務和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近年來,市、區各級婦聯,組建了2400支家庭志願者隊伍,動員20多萬戶家庭積極參與社區環境美化、扶困濟弱、社區安全、智力諮詢以及文化娛樂等種種公益性活動。家庭志願者不僅承擔了一些政府行政組織難以有效全面提供、社會上經濟單位又不願意提供的許多服務功能。如長寧區天山街道,組織了多支家庭便民服務隊,在社區開展了家庭教育、醫療保健、家電維修、扶貧幫困、科學普及、法律諮詢、綠化養護、衛生整治等多項服務活動。近年來,各級婦聯組織還通過開展各種社會互助、五好家庭與困難家庭的幫困結對活動,使一大批婦女和兒童得到了幫助。去年市婦聯與市希望工程辦公室聯合發起“百萬母親獻愛心”活動,籌款280萬,資助了一批特困兒童。由市婦聯科學育兒基地創建的困難兒童“自強大隊”,團結幫助了萬余名兒童重新樹立自強信念,揚起生活的風帆。再如普陀區婦聯設立的“幫困托底工程”每年為地區特困兒童提供250元助學金;黃浦區婦聯連續三年在全區幹部、群眾中開展“一元捐”活動,向社區特困群體奉獻一片愛心;閘北區婦聯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社區助學活動,有一外資企業已連續四年出資20萬元設立了“程浩助學金”,每年開展評選“十佳”自強不息好少年和百名自強好學生活動,激勵更多學生自強、自立,努力學習,爭做社會有用人才。經過各級婦聯的積極努力,牽線搭橋,全市已有60000多戶家庭和社區中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私營企業主、個體戶、外國友人等結成了幫困助學對子,使特困家庭的生活困難得到了緩解。


二、問題和思考 


為進一步推動街道婦聯參與社區服務,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要做好這項工作,目前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問題一:部分婦女幹部對婦聯參與社區服務的認識還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認為社區服務是民政部門的事,工作積極性不大。 


問題二:部分基層婦女幹部對社區服務的有關政策缺乏瞭解,還缺乏無場地、缺資金的困難,因而工作被動應付,難以形成規範有效的運作機制。 


問題三:目前婦聯參與社區服務工作、有80%以無償服務為主。長久以往,可能難以提高其服務水準和工作品質。


問題四:社區基層婦女幹部文化和業務素質偏低。據部分區調查反映,居委婦代會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0%。再加上幹部兼職過多,工作精力分散,難以適應社區建設和管理發展的新形勢。


鑒於上述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推進婦聯的社區服務工程,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加強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我們在調研基礎上,形成如下思考:


思考一:必須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婦聯實施巾幗社區服務工程的必要性。
首先,在“兩極政府,三級管理”新體制下,原先由政府、企業承擔的社會職能回歸社區,社區成為城區管理的基礎、依託和載體,在城區管理中所起到的仲介作用,基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婦聯正是在這樣一個更高的起點上實施社區服務工程。


其次,在新體制下,由於社區服務範圍的擴展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社會困難群體的增多、外來流動人口的湧入等問題,這些全新的工作,全新的領域,需要社會各界,特別是社會組織來承接。在這種情況下,婦聯參與社區服務將獲得更為廣闊的天地。 


再次,在新體制下,由於政府管理重心向街道下移,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承擔了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的全面領導責任,第三級管理層面的職權得到加強。街道婦聯作為党的助手,對自己的工作任務、工作職責也必須進行新的調整。


 


思考二:必須強化服務大局和服務婦女的意識。
婦聯實施社區服務工程,必須在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的“三維”交點上確立婦聯參與社區服務工作的重心,自覺圍繞黨的中心工作,服從服務於大局。特別在當前,要配合企業經營機制轉換、下崗再就業、社會穩定和社區精神文明的建設,發揮婦聯群眾團體的助手作用,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切實為政府分憂。同時,婦聯必須增強全心全意為婦女兒童服務的意識,通過實施巾幗社區服務,有效關心、服務社區婦女兒童,來增強婦女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從而使婦女工作在服務大局和服務婦女的有機結合中得到加強。


 


思考三:必須充分運用好社區內的各種資源。
在新體制下,由於工作重心下移,社區黨建的屬地化,社區內積聚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如:家政服務業、維修、加工業、文化體育產業、物業管理、房屋置換等。對社區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實行資源分享,使婦女工作可利用資源大大增多,以這樣一條新的發展思路,即“社區資源分享”來開闢社區服務的新天地,婦女工作的實效更將明顯,社會影響面將更大。


 


思考四:必須建立一支較高素質的社區婦女工作隊伍
開發女性人力資源,加強社區服務隊伍建設是實施社區服務工筑i必要的專業知識、政策和管理能力的培訓,幫助她們提高專業技術和管理的水準。還應特別重視對從事社區服務的帶頭人和女職工進行上崗前的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的培訓,使婦字型大小社區服務基地得到鞏固。在社區還有一批學歷高、專業水準強、技術精的女知識份子隊伍,充分發揮她們的人才優勢、專業特長來為社區居民服務,對於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創造安定、和諧、文明、向上的生活環境,乃至婦聯工作在社區服務中上檔次、上規模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三、婦聯參與社區服務工程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思路 


為全面推進婦聯的巾幗社區服務工程,有必要對這項工作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思路作一初步規劃。


1、總體目標
我們設想,婦聯的社區服務工程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緊貼黨的中心工作,以人為本,面向廣大婦女和兒童,建立一支以婦女為主體的社區服務骨幹隊伍;建立一批為婦女兒童事業服務的仲介機構;興辦一批婦字型大小社區服務實體;培養一批“巾幗創業帶頭人”;健全一支以家庭為單位的社區服務志願者網路;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專、兼職社區婦女工作隊伍。 


2、主要內容
婦聯參與社區服務的基本定位是服務大局,服務婦女。


(1)服務大局。就是要緊緊圍繞黨政中心工作、社會熱點問題及創建文明社區的總體要求,在社區建設、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社區教育、社區文化等工作中,積極發揮婦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 


第一,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就是要根據黨政的重點工作,組織廣大婦女參與社區經濟建設和社區重大專案的實施,為黨和政府分憂,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半邊天的作用。 


第二,為社會穩定工作服務。就是要針對社會上出現的各種矛盾和難點熱點問題,諸如解決下崗再就業、扶貧幫困、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等,及時、有效地做好婦聯組織力所能及的工作,為婦女兒童排憂解難。 


第三,為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就是要按照地區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在社區的女性集體中創建社區服務巾幗示範點,組織家庭參與環境的整治、綠化的管理、文明社區的建設,動員社區婦女為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作貢獻。


(2)服務婦女兒童。據調查:社區中需要服務的老年婦女占35.9%,中年婦女36.4%,青年婦女10.1%,青少年7.1%,兒童10.5%。為此,婦聯要根據不同時期婦女兒童的不同需求,利用社區廣泛的資源,抓住各種有效的載體,開展形式多樣、有利於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的社區服務活動。 


一,特殊服務。主要為地區中有特殊需求與困難的人群提供服務,諸如為地區的下崗婦女、老年婦女、殘疾婦女、特殊青少年、外來妹(嫂)、回滬知青子女等給予經濟的、法律的、勞務的及精神上的無償服務。


第二,公益性服務。主要通過開展一些便民利民、文化教育、公共衛生、醫療保健、勞動就業、社會治安等方面的社區服務專案,為社區內全體居民及單位,提供無償、低償和有償相結合的服務,目的在於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第三,創業性服務。主要根據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積極協助政府在社區開闢非正規就業管道,創辦一些群眾歡迎的諸如敬老院、餐飲、維修、洗染、助殘、家政等社區服務實體。


3、基本方式


 


一是積極開發社區女性人才資源,為各階層、各層次婦女參與社區服務創設舞臺,在服務社區、教育婦女中,提高婦女的整體素質,激勵她們的奉獻精神。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社區服務,培養一批優秀社區服務工作人才。二是以家庭為基礎,通過組建各類家庭志願者服務隊,來形成一支婦聯社區服務的基本力量。三是以社區為載體,通過建立各種社區服務的仲介機構,來為婦女兒童辦實事、做好事。四是通過參與社區服務工作,帶動基層組織建設,使婦代會組織在婦女中更有影響力,凝聚力。五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社區女工作者隊伍,加強社區婦女幹部的交流和培訓,強化管理,以適應社區建設的發展。  


“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新體制,開拓了社區婦女工作的新天地,為婦女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婦聯要抓住機遇,積極開拓,為加快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下崗婦女再就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