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簡介
- 最新消息
- 青年議會
- 番禺社研
- 《社言》、出版及報告
- 社研二十周年
- 社研十五周年
- 社研十周年
- 活動介紹
- 活動回顧
- 培訓及研討
- 培訓活動簡介
- 「亂中有序2 : 社會鉅變中的家庭教育」網上講座
- 「社福界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視頻
-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活動: 「社福界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 政府與社福業界攜手共譜香港民生新篇章
- 「亂中有序:與疫情共舞的人生智慧」網上講座
- 解構《2021 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網上座談會
- 〈“兩會”精神分享會〉—“兩會”概況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香港社福界帶來的機遇
- 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工作共建共享研討會
- <解讀中共十九大報告> 座談會
- 「內地《慈善法》多面睇」座談會
- 社研第十七屆周年大會、青年議會 2015年周年會員大會暨《深圳外聘督導研究》分享會
- 2015年廣州市民政系統赴港開展社會工作培訓班
- 2015年3月12日《四中全會解讀》分享會
- 《內地社會工作發展的現狀與思考》研討會
- 社會工作行政管理與社工組織發展高級研修班
- 東莞計劃─督導助理來港學習
- 深圳計劃─督導助理來港學習
- 參加「廣東省首屆社工(香港)督導國情與社區資源研修班」
- 「社會工作培訓合作計劃」簽約儀式 (二零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 廣州市第二屆社會工作督導人才培訓班結業禮
- 「深圳計劃」——督導助理來港培訓
- 理事督導訪京國情研習班
- 「深圳計劃香港顧問平台」舉辦「社會服務機構戰略性策劃」講座
- 香港社工督導座談會
- 香港顧問平台「機構主管的五大挑戰與優化管理培訓」講座
- 本中心舉辦「2011年社福界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國情班」
- 社福界專業應用普通話課程
- 國情培訓班
- 與內地政府單位合作舉辦培訓課程
- 大型研討會議 -「廿一世紀資訊科技發展所衍生的社會現象及對社會服務的衝擊」
- 交流考察
- 交流會簡介
- 四川社會服務交流考察團
- 內蒙古社會服務交流考察團
- 《雲南社會服務交流考察團》
- 《寧夏銀川社會服務交流考察團》
- 大連瀋陽社會服務交流考察團
- <山東社會服務交流考察團>報告
- 社研理事考察汕頭市社會服務發展
- 本中心協助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舉辦深圳交流團
- 香港機構顧問交流平台拜訪深圳機構
- 東莞市社會工作專業督導交流研討會
- 本中心參加於肇慶召開的駐粵香港社工督導座談會
- 『滬港社會服務交流團』
- 深圳及東莞禁毒社工交流會
- 《香港社研與深圳見習督導交流會》
- <建國60周年慶祝活動 珠三角考察團>
- <穗港深社會服務考察交流團>活動花絮
- 深港社會服務考察交流團
- 入世後的中國─青年、首都、清華學習交流團
- 北京考察團
- 社福界青藏交流考察八天團
- 成都九寨溝交流考察七天團
- 社會福利服務機構赴江西考察團
- 香港社會福利服務界北京內蒙古考察團
- 『香港社會福利服務界西北考察交流團』
- 尋找首都的故事-青年北京考察團
- 會員聚會
- 調查研究
- 接待內地單位
- 其他
- 2012年理事集思會
- 2012年督導集思會
- 《先行先試:深圳社工專業閃亮點》內地版新書發佈會
- 《香港督導經驗匯編: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分享會
- 「社言港心」工作小組與社會福利署署長聶德權座談會新聞發佈稿
- 「社言港心」工作小組與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先生座談會
- 「社言港心」會見唐英年司長表達業界意見
- 「與張建宗局長真情對話」分享會
- 『先行先試:深圳社工專業閃亮點』分享會 暨 新書發佈會
- 『先行先試:深圳社工專業閃亮點』分享會 暨 新書發佈會花絮
- 『內地社會工作實務手冊:香港督導經驗彙編』分享會 暨 新書發佈會
- 多謝支持8月1日九龍區賣旗籌款活動
- 本中心拜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
- 深圳社會工作專業培訓計劃 --『社工啓航實錄』發佈會活動花絮
- 社研協辦「亞太區呼援及關懷服務研討會」
- 社研協辦「第二屆兩岸四地論壇」順利舉行
- 社研成功協辦「亞太區呼援及關懷服務研討會」
- 社研督導應邀出席「壹基金海洋天堂社工服務項目座談會」
- 香港社會福利機構及香港社工督的表彰大會
- 鹽田區社工隊伍建設第五次香港社研專家顧問小組會議
- 培訓及研討
- 內地督導計劃
- 活動回顧
- 社福新動向
- 機構新聞
- 聯絡本會
- 相關網站
「廿一世紀資訊科技發展所衍生的社現象及對社會服務的衝擊」-黃易嗚先生 合辦機構:社會服務發展研究中心.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社會工作部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議員黃易嗚博士之致辭 邱主席、高錕教授、各位來賓: 非常榮幸有機會獲邀請參加今日的研討會。 二十一世紀是全球一體化和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資訊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不單止在經濟、商貿、醫療、教育等方面影響深遠;它甚至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文明。 時至今日,資訊科技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從政府的統計數位顯示,現時香港的寬頻網路已覆蓋所有商業樓宇和超過八成的家庭。目前,本地亦有超過二百五十萬名互聯網的使用人士,他們上網的時間,一年比一年增長。而最近亦有報導指出,內地線民的數字,已由三年前的大約六十二萬戶,激增至今年超過一千萬的數字。可見無論是內地、香港、以至全球,資訊科技發展的影響,幾乎達到無遠弗屆的地步。 資訊科技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任何社會,若不跟隨資訊科技發展的潮流前進,其結果將會是在全球競爭中落敗、甚至受淘汰。有些人對資訊科技年代的來臨,會感到憂喜參半,既憂慮其中帶來的負面影響,但亦享受先進文明的舒適、方便。但無論接受與否,我們都必須順應時代的轉變,為新時代的來臨,作好預防和對策。對於頭腦靈活的營商人士來說,他們會把握資訊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商機;對於我們從事社會服務者而言,我相信同樣可以藉此為未來社會服務的發展,發掘契機。 今天大會的主題,是探討在新的世紀之中,資訊科技發展將衍生一些怎樣的社會現象,以及對社會服務帶來甚麼衝擊。大會所定的這個題目,十分有前瞻意義。資訊科技雖然不屬我的專職,但從自己過去二十多年社會與公共服務的經驗,我希望提出一些觀察、與大家分享。我知道今天這裏在座的,有許多專家、學者,我所提出的意見,或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但希望這些分享能起抛磚引玉的效果,讓各位稍後有更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從個人觀察所得,二十一世紀資訊科技發展,至少凸顯了五方面的現象或趨勢。包括:(一)結構性的經濟轉型;(二)因知識差距出現而產生的社會矛盾;(三)家庭與人際關係的調整;(四)人文價值的衝擊;以及(五)對人類身體與精神健康所帶來的影響等。這些現象所引伸對社會政策的啟示,例如人力資源的策劃、教育制度、社會服務政策等,都值得進一步作深入的探討。 首先,以資訊科技為本的知識型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出現結構性轉型的結果,同時也帶來失業的問題。我會以較長一點的篇幅,講述這方面的現象。 香港經濟從五十年代開始,從轉口貿易走向勞動密集的工業化發展。隨著內地的開放政策和經濟改革,自八十年代中期左右,香港的經濟重心亦逐漸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服務業在本地生產總值所占的比率,八零年時約為百分之六十七,至九七年已上升至百分之八十五,以服務性經濟產出占總體經濟產出的比例計,曾被世界銀行組織列於全球的首位。而根據九八年的統計,香港從事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已占去當時全港三百三十多萬就業人口的八成。亞洲金融風暴的出現,進一步催化香港面臨另一次結構性的經濟轉型。高增值與高科技成為新興的經濟力量和生產要素,以資訊科技為本的知識經濟,亦會在廿一世紀中成為主流。 一項有關去年、本港七間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資料顯示,修讀有關資訊科技課程的大學生,份外「吃香」,其中資訊科技行業,成為各間大學畢業生所從事最熱門的三大行業之一,其餘畢業生亦較多從事電腦工程、程式編寫及設計、市場推廣及銷售、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等。 結構性的經濟轉型,無可避免帶來失業率高企的現象。而青少年失業問題嚴重,以及失業年輕化的問題,就更加受到社會關注。 先談青少年失業的問題。 最新的統計顯示,新一季(今年二至四月)的失業率仍處於百分之五點五的高位水準,雖然較九九年已有回落和平穩的趨勢,但青少年失業的問題仍然嚴重。十五至十九歲的青少年失業人數,今年首季更達到百分之二十五的新高,人數超過一萬八千多人。 在經濟調整的過程中,學歷偏低和缺乏工作經驗與技能的年輕一代,往往首當其衝。除了短期的支援與培訓措施,長遠而言,我們更需要準確掌握和評估未來人力需求的趨勢和資料。 其次,是失業年輕化的問題。 一些西方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以及由此衍生的經濟活動,會導致一些不能適應新技術的人士,提早退休或失業。這不是他們沒有新科技和電腦的知識,而是新的科技行得太快,他們的舊有知識很快變得落伍,未必能夠及時與新的形勢接軌。 要解決問題,不可能單單倚賴政府。在知識型經濟的發展進程中,如何在社會服務的環節上,為上述年輕的失業者提供協助、支援與再培訓,讓他們適應新經濟環境之轉變,繼續積極投入社會,作為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的民間組織與福利團體,也是有一定角色的。 資訊科技發展所衍生的現象,從我個人所觀察的第二點,就是知識差距所導致的社會矛盾增加。而以終身學習為目標的教育改革,將會更顯重要。 資訊科技發展下的全球化趨勢,已引起許多有關資源分配不均、貧富懸殊、環境污染、社會不平等現象的關注。以香港為例,社會貧富差距有擴大現象,亦已從統計數字中得到反映。要避免出現「知識差距」所產生的問題,例如一些年長、低技術、缺乏謀生技能,甚至草根階層,他們可能因經濟條件所限,連基本接觸電腦的機會也缺乏,更遑論建立他們的資訊科技知識。 現時,政府當局已投入資源,加強資訊科技教育,尤其資訊科技在教學上的應用,希望從小為學生提供訓練。但在知識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要避免「知識差距」擴大,進行教育制度的改革,鼓勵終身學習,便成為重要的政策方針。在這方向之下,便會出現以下的一些現象: 第一,個人要在社會階梯上晉升,不會再由正規教育或學歷資格來決定。因為在瞬息萬變的資訊世界裏,所有知識份子都需要不斷更新和進修知識。 第二,傳統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服務受到衝擊,對教育和教育工作者質素的要求更形提高,也更著重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思考能力。 第三,知識經濟時代淘汰了一些舊有的行業,但也不斷出現新的就業機會,一個人在其一生之中,從事多份專業也不足為奇。而實踐「終身學習」、自我增值,比尋找一份「終身職業」,將會來得更為實際和可取。 曾經有調查發現,香港在職進修人口的比例,占整體在職人口約兩成多,相對英、美等西方國家,仍屬偏低。從提供社會服務的角度,如何善用資訊科技的優勢,滿足社會人士終身學習的需要,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 我所觀察的第三點現象,是家庭與人際關係所出現的調整。 資訊科技世界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影響,普遍出痕漲a步。另一種說法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為透過科技傳遞資訊和溝通,可以比過去任何年代都來得頻密和容易。兩種說法各有理據,但最終取決於處理資訊科技的態度。 其中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就是新生一代掌握資訊科技的機會,遠較上一代多和快,兩代在掌握資訊科技知識上的鴻溝,無論家長對掌握資訊科技是缺乏學習的意願、抑或是存在力有不逮的困難,這道鴻溝若得不到適切的填補,便很容易產生兩代衝突和溝通的障礙。 香港社會服務的提供,很重「以家庭作為整體」的概念。當資訊科技進入家庭,家長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位?家庭生活教育方面,可以提供甚麼支持和協助?管教方法如何善用資訊科技作為工具?如何教導子女分辨和篩選所獲取的資訊?網上輔導工作如何更有效地進行?這些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第四,人文價值的衝擊與重建。 資訊爆炸意味內容的氾濫。我們都清楚知道,資訊需要經過整理、過濾、消化和獨立思維的分解,才能成為有用的知識。網上世界可以有許多虛假、甚至不良資訊,個人的身份可以在網上被隱藏,知識產權可以受到挑戰,所發佈資料的真確性會受到質疑。現時,利用電腦進行犯罪的行為,全球均有上升的趨勢;最近特區政府的網頁,便出現有駭客入侵的個案。而另一方面,現代生物科技的進步,也帶來許多道德倫理問題的爭議,許多似是而非,莫衷一是的價值觀念,往往令一些寶貴的人文價值,飽受衝擊。一些基本的人文價值如公義平等、關懷尊重、廉潔正直、誠實包容等,都是體現一個富有愛心關懷、以及文明先進社會,所必須擁有的內涵。 從事社會服務的工作者,一向重視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在迎接全球化趨勢的挑戰同時,如何再次肯定「人」的整全發展的需要,讓人文價值得以在資訊科技的年代中得到持守和發揮,建立溫情、融洽的社群,我相信這一定要倚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最後,我想提出在資訊科技年代中,對人類身體與精神健康的關注。 先進科技的發展,能夠延長人類的壽命,甚至複製相同的個體,網上診症服務亦成為指日可待的事情。但當各項資訊與服務的提供,能夠透過電子方式,廿四小時不停運作;辦公室的事務可輕易在家中進行;超時工作成為經常性的習慣,在這種高度競爭的文化的背後,就是身體與精神健康的損耗,以及生活壓力的提升。此種張力得不到適當的紓緩,將會成為社會的一大隱憂。 在結束分享之前,我想再一次指出,資訊科技對社會服務的發展,除了帶來衝擊,也帶來契機。資訊科技發展所造成的影響,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我仍相信可以透過人類集體的智慧和努力來加以掌握。站在發展社會服務的領域而言,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以更新和具創意的思維,利用資訊科技發展的優勢,為服務開拓更多空間和機會。今日「社會服務發展研究中心」的成立,將會為探索和發掘這些空間,邁出重要的一步。 最後,我謹祝今日的研討會圓滿成功,並取得美滿的成果。多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