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wamp\www\itrccms\includes\menu.inc on line 1012.

「廿一世紀資訊科技發展所衍生的社現象及對社會服務的衝擊」-吳鐸先生

「廿一世紀資訊科技發展所衍生的社現象及對社會服務的衝擊」-吳鐸先生


資訊科技發展對青少年工作的挑戰與展望


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吳  鐸


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巨浪,正在衝擊著廣大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據2000年4月“21世紀中國互聯網大會”的資訊,內地各類網站已逾1.5萬個,七分之一報紙已上網。隨著教育網站的興起,網上教育正風起雲湧。形形色色的電腦屋、電腦吧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青少年。資訊科技銳不可擋的發展趨勢,對青少年和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積極影響,同時也產生著大量新的尖銳問題。面對新世紀所提出的這一新的重大課題,我們對青少年教育工作不僅在認識上、理論上需要作深入思考,而且在工作方式、方法、內容以及制度等方面,需要有積極的引導和對應措施。


一、資訊科技發展對提高青少年素質的重要價值


資訊科技發展對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的主要影響是正面的。只要因勢利導,我們就能將這種正面影響變為推進青少年成長和青少年工作的強大動力。資訊科技發展的正面影響,歸結起來就是有助於提高青少年素質和促進素質教育。具體表現為5個方面。


1、激勵開拓進取的精神  資訊科技發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大標誌。它不僅使物質資料的生活和經濟生活發生巨大變革,催孕著知識經濟的產生,更對人的發展和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勵青少年開拓進取、追求科學精神、攀登科技高峰、獻身祖國的建設和社會進步的事業。15年以前曾被鄧小平稱讚為“電腦娃娃”的一名初一學生,在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各階段導師的培養下,如今已成長為電腦學科前沿的專家。他當年聽到鄧小平的稱讚以後,曾寫過一篇《我的理想》的作文,文中說:“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科學家,不庸庸碌碌地度過自己的一生。”(1)15年過去了,如今他已在電腦圖像處理方面站到世界一流水平線上。“電腦娃娃”是現代資訊科技的弄潮兒,而他代表的則是當今一代的青少年。“電腦娃娃”的迅速成長,說明我們的青少年工作要跟上資訊科技發展的步伐,符合社會文明進步的潮流。


2、激發興趣主動學習  資訊科技發展強烈地激發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和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在一定意義上是青少年學習的一場革命。電腦、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廣泛應用,網上學習領域的日益拓展,使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和潛能得到有效開發,真正領略到知識和資訊科技的魅力,從而逐漸從考試、作業、題海的重壓下解脫出來,更加主動和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開始成為名符其實的學習主體。


3、拓寬學習視野和領域  資訊科技發展使青少年的學習方法、內容以及整個學校教育的模式發生新的變革,引起“學習”、“教育”觀念的更新。資訊科技的發展雖然不會、也不應從根本上否定傳統的教學模式,但卻開闢了一個比傳統的課本、教室、教師遠為廣闊的領域。正在興起的“網校”,受到廣大青少年的青昧,也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有一篇報導說,“網上學校圓了美國人的求學夢”,包括哈佛等名牌大學均加入了網上學校的行列,預計到2000年底將有75%的美國大學提供網上學習課程,580萬學生將入學于“網上學校”。(2)儘管對網上教育褒貶不一,不少人認為利弊參半,但其發展勢頭不減。上海部分高校和著名中學的網校已蓬勃興起。根據教育部提供的資訊,到2005年我國將有100萬大學生接受網上遠端教學。(3)上海某重點中學網校開辦一個月,註冊學生人數猛增20%。學生之所以熱網校,他們說,這是因為網校能提高素質,擴大視野;減負後學校課程少了,自己還想多學點知識,就到網校“充充電”(4),學習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4、培養掌握電腦和網路技術的能力  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促成了青少年的電腦熱和網路熱。各種教育網站的開設,更強烈地吸引著青少年學習、使用、研究電腦和網路技術。上海將在2000年建設網路教育大平臺,其中包括遠端教育、遠端醫學、教育招生考試、畢業生就業指導、教育科研、教育行政6大應用體系。上海市網上外語考試系統已正式啟用,上海市初中畢業生升學與職業指導資訊中心網站業已建立。為青少年服務的各種網站的建立,更推動廣大青少年積極進入電腦和網路世界。據一份抽樣調查,本市重點高中學生家庭擁有電腦的人數已占學生總數的47%,其中經常上網的約占二分之一;基本上能操作電腦進行學習的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73%;能熟練運用電腦在網上學習的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17%。一位普通中學的語文教師曾發人思考地說道:為了讓學生體會語文中的“聽”、“讀”(資訊輸入)對於“說”、“寫”(資訊輸出)的重要性,我佈置了一道師生一起搜集有關“減負”話題的課外作業。結果,部分學生完成得遠比我快且完善。原來他們靠電腦輕鬆上網取得資訊,而我卻只能靠翻閱報紙、剪報、抄錄。學生運用電腦和上網技術的趨勢正在發展,強有力地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


5、發展網上交往和交友的能力  資訊科技的發展,拓寬了青少年社會交往的一個新空間。各種為青少年服務的資訊網站的建立和談心室的開放,使不少青少年結交了新的網友。他們在網上吐露心聲、交流資訊、相互幫助,這種寬鬆的環境,有助於他們進行心理調節,消除心理障礙,發展健康心理。網上的健康交往,也有助於青少年道德情操的陶冶。許多在讀的大學生、研究生對發展網上交往懷有極大興趣,甚至爭做相關網站的兼職主持人。在競爭全國大學互聯網第一主持人的過程中,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名牌高校有千余名學生參與。(5)他們以參與網上生活、發展網上交往、爭做網上兼職主持人為自己的追求目標。


二、資訊科技發展對青少年成長提出的新問題


資訊科技發展對青少年成長和青少年工作的積極意義是主流的一面;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也給青少年帶來各種負面影響,對青少年工作帶來許多新的嚴峻問題。這些消極的影響主要表現為4個方面。


1、錯誤資訊對青少年思想行為造成誤導  在網路世界,既存在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交流,也存在各種文化和價值觀的矛盾與衝突。在這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袤領域,思想和文化良莠並存、魚龍混雜。由於經濟發展、社會歷史多種原因,強權政治、霸權主義滲透到文化領域和價值觀念方面來,形成“西方中心主義”的強勢文化和唯我獨尊的價值觀,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視易不見,容不得暫處弱勢的異質文化,造成青少年對這種“強勢文化”(意識形態)的盲目崇拜,趨附體現“強勢文化”的價值觀念,以至混淆是非和善惡,失去正確辨別和判斷的能力。互聯網上還常有製造社會、政治、經濟混亂的“黑色資訊”。之所以稱其為“黑色”,主要因為這些資訊是不真實的、錯誤的。有些煽動種族歧視的“電子納粹”,煽動邪教崇拜的歪理邪說,居然也在網上漫遊。這會造成青少年認識上和思想上的混亂。互聯網上還時有政治上詆毀、中傷等被稱為“政治垃圾”的政治資訊,這更會對青少年在政治信念甚至政治行為上造成誤導。


2、腐朽資訊對青少年身心造成傷害  借助電腦和網路傳播的腐朽資訊,內容廣泛,刺激性強,迎合青少年的心理,消極影響和侵蝕作用特別嚴重。形形色色的公眾“電腦中心”、“網路世界”使廣大青少年趨之若鶩。據上海對全市415家公眾電腦屋進行的調查,發現有中學生參與活動的有393家,占94.3%;儘管有“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營業性電腦屋”的規定,然而100%的未成年人認為這樣的規定不起任何作用。下面是這次電腦屋調查的相關資料:


屋內面積(m2)
 電腦數目


(台)
 遊戲收費(元/小時)
 上網收費(元/小時)
 進入次數(次/周)
 操作時間(小時/次)
 軟體內容


50左右
 20餘
 3—5
 8
 1—2
 5—6
 
衝殺、暴力、淫穢


資料來源:《當代學生》1999年第2期


在這樣一群中學生“電腦族”中,學習成績拔尖的12.5%,學習成績中上的87.5%,擔任班級以上學生幹部的25%。他們沈湎於電腦屋中,第一個嚴重後果是正常學習、生活秩序遭受破壞,學習時間無精打采,學習成績明顯下降。第二個嚴重後果是逐漸失去自控能力,為了支付電腦、網路的欠款,甚至走上騙、偷的歧路;有的學生中還出現了賭博等違法行為。第三個嚴重後果是身心發展受到直接損害,帶來多種心理和身體疾病。


3、網路虛擬社會導致不健康人際交往  在虛擬的網綱社會,引導得當,可以擴大青少年的社會交往視野,豐富社會交往的內容。然而,對於尚缺乏分析辨別能力的青少年來說,虛擬的網路社會往往又會成為“陷井”,造成他們精神上的虛幻和人際關係的扭曲。對青少年具有特別吸引力的“網上聊天室”,經常成為人們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嘻笑怒駡、任性發洩的場所。在這裏,如果自我放縱,就會擯棄任何道德和法律的規範,喪失起碼的義務和責任感,走向現實社會健康人際交往的反面。


網上聊天室裏爆出的某些新聞,就是這種虛幻人際關係的生動寫照。為尋求精神寄託和刺激,進入聊天室的男男女女,改變自身的性別和年齡,隱去各種背景材料,彼此談情說愛,鬧出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緋聞”。一項調查顯示,格外浪漫的“網戀”現象,正在青少年中悄然興起。據上海一名牌大學學生會瞭解,該校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中,約有20%以上的人曾嘗試用“網戀”方式選擇異性物件,其中有二分之一對此頗為陶醉。(6)還有一些青少年在網上結交“電子筆友”,引起家長忐忑不安。社會的黑手也乘機伸向網路。據西安《三秦都市報》報導,2000年4月6日某一網站曾發佈黑社會資訊:“你想成為黑社會成員嗎?你想在短時期內有一筆橫財嗎?你想富有嗎?請看這裏!”這是明目張膽地誘惑青少年,結成黑色人際網,從事夥團違法犯罪。其影響十分惡劣。


4、“互聯網綜合症”不斷感染青少年人群  “互聯網綜合症”的內涵可以用16個字概括:上網成癖,精神依賴,身體消弱,心理變態。據報導,目前全球2億多線民中,約有1140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網路心理障礙,約占線民總數的6%左右。(7)青少年由於精神方面的免疫力較弱,因而感染“互聯網綜合症”的機率特別大。有的中學生,星期日清晨鑽進電腦屋,直到星期一早晨下機,連續操機24小時,顧不得吃飯、休息、睡覺。有的大學生,從早上8時機房開門進入, 到晚上9時機房關門離開,整天沈醉於虛擬世界,難於自拔。據有關專家分析,患“互聯網綜合症”者,主要由於缺乏正常溝通和健康的人際交流,將網路世界視為現實生活,脫離社會,脫離實際,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因而產#生孤獨不安、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自我評價低等症狀,嚴重的甚至產#生自殺意念和行為。就生理方面而言,長時間不間斷上網,會使大腦中一種稱為“多巴胺(dopamine)”的化學物質水準升高,使患者呈現短時間的高度興奮,隨即轉變為頹廢和沮喪。(8)正在侵襲青少年的“互聯網綜合症”已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三、適應資訊科技發展的形勢,改進青少年工作


資訊科技發展的積極意義和所帶來的新問題,使青少年工作既獲得難得的機遇,也面臨尖銳的挑戰。我們要深入研究這一機遇和挑戰,適應資訊科技發展的要求,努力改進青少年工作,以便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最佳服務。


1、要全面認識資訊科技發展所衍生的社會現象  從本文上述兩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到,就對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的影響而言,資訊科技發展所衍生的社會現象,分為性質不同的兩個方面。一是積極的方面,因為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青少年工作起著促進作用,這一方面是主流;二是消極的方面,因為它在一定條件下可能對青少年的成長和青少年工作起阻礙作用,這一方面是支流。只有全面認識資訊科技發展所衍生的社會現象的這兩個方面,我們才能採取相應的對策,創設條件,使其積極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消極的作用則受到限制乃至克服。我們一定要力求避免認識上的片面性。如果只看到積極的方面,忽略消極的方面,就可能放任消極方面發展,從而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青少年工作造成十分有害的影響;反之,如果只強調消極方面,而不充分肯定積極方面,就可能遏制積極方面發展,這同樣也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青少年工作。


2、要創造適應資訊科技發展形勢的青少年工作新經驗  廣大青少年對以電腦和互聯網為代表的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和普及,充滿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對青少年中已經湧現的這種熱潮必須有充分的認識,對他們的積極性要充分支援,青少年工作要適應這一形勢的要求,更新內容,改進方法,探索有效的新經驗。上海有的中學德育專家認為:以往我們習慣於以群體教育為基本模式,今後還要針對以個體形式進入電腦和網路世界的新情況進行教育工作。許多專家還指出,我們要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創建教育網路系統,製作內容豐富、積極健康、形式多樣、生活活潑的教育軟體,吸引於大青少年,抵制腐朽資訊對他們的影響。


3、要加強規範資訊科技發展的法規建設和管理辦法  資訊科技發展,需要逐步走上法治的軌道,實行依法管理。80年代以來,國家已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腦資訊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腦資訊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等法規,對規範電腦和網路行為發揮了良好的作用。而完善依法管理需要有一個過程,要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不斷加強資訊科技發展的依法管理工作。為了保護青少年健康發展,可以在《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犯罪法》以及地方青少年保護條例中,增加相應條款,對利用資訊科技侵害未成年人和青年身心健康的行為和網站,實行嚴厲的懲處。同時,社會各方面要加強公電腦屋和各類網站的管理和監督,主管部門還應制定具體的管理和監督辦法,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實施有效管理。


4、要加強與資訊科技發展相適應的家庭、學校、社區環境建設  資訊科技發展對青少年產#生影響,無論是積極的方面的影響還是消極方面的影響,一般都要通過家庭、學校和社區這幾個重要管道。因此,採取相應措施,建設資訊科技發展的良好家庭、學校、社區環境,對於支援資訊科技發展的積極方面,防止和克服其消極方面,有著現實的意義。據報導,美國一家軟體公司專門為學校和家庭設計了一種“反黃軟體”,防止青少年接觸色情網站(9)。這是對建設良好家庭和學校環境的有力支持,受到學校和家長的讚賞和歡迎。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正確引導,也開始學習電腦和網路知識。學校更擔負著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資訊科技的重任。社區是學生校外生活的主要場所,應該為青少年提供有益的活動內容和良好的活動條件,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要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制定和實施切實有效的管理辦法。建議聯合國開展“為青少年提供健康資訊”的活動,形成青少年健康成長所需要的良好全球環境。


5、要加強青少年有關電腦、網路的法制和道德教育  近年頻頻發生的“駭客”襲擊電腦和網路的嚴重事件,多是青少年所為。廣大青少年酷愛電腦、網路等現代高科技,而在這方面的行為卻缺乏必要的法規制約。一方面由於這一領域尚無比較健全的法規,同時學生也更缺乏相應的法律意識和“遊戲規則”觀念,因而為所欲為,造成人為災難。近來,上海在青少年中開展“駭客是創新人才嗎?”的討論,被問及的青少年有三分之二的人給予肯定的回答。這固然表明了青少年的真實和坦率,卻又不能不令人驚訝,他們缺乏基本的是非、善惡和價值標準。在資訊科技高速發展、青少年成為發展資訊科技的基本群體這一形勢下,加強網路道德教育就成為一項緊迫任務。“網路法制”、“網路道德”是造就二十一世紀高素質人才的兩門重要必修科目,全社會、特別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為青少年上好這兩門課而作出貢獻。


注釋:


《當代學生》1999年第2期,上海教育報刊社出版。
《新聞報(晨午晚合刊)》2000年5月5日。
《華東師範大學》校報2000年4月28日。
《文匯報》2000年3月23日。
《新聞報(晚刊)》2000年5月13日。
《新聞報(晚刊)》2000年5月9日。
《文匯報》2000年4月5日。
《中國青年報》2000年4月10日。
《文匯報》2000年3月17日。